外出旅游 请带上“文明行囊”
url:?div=-1,id:0
夏美英记者黄欢叶琴琴/文熊家福/图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许多市民开始筹划外出旅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临行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在此,本报提醒大家外出旅游,请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真的很烦,每次都要等人,有些人特别不守时,居然迟到半个多小时,大好的时间都浪费在等人上!”刚从云南旅游回来的张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旅游途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很是影响心情。事实上,与张女士有类似遭遇的游客并不少,很多市民都表示旅游途中一些不文明现象让人十分反感。家住丰和新城的刘先生说,有一次参加赴日旅游团,有几位大妈自助餐取食时,一味贪多,不按照自身食量去取食,服务员前去劝阻,她们还辱骂服务员,弄得整个团的人都很尴尬。
其实,旅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已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节假日更是不文明出游集中爆发的时期。此前,有网民评出了“十大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包括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无视禁烟标志想抽烟就抽,污染公共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在宗教场所嬉戏、玩笑;公共场所脱去鞋袜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贪占小便宜。
游客9类行为将入黑名单
“5月30日,国家旅游局正式下发了修订后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将‘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从6条增至9条。”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同样列入不文明记录。
新《办法》中,“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新增“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等。
新《办法》明确,旅游从业人员若在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存在价格欺诈、强迫交易、欺骗诱导游客消费;侮辱、殴打、胁迫游客;传播低级趣味、宣传迷信思想等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也将纳入“不文明行为记录”。记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1年至5年,并实行动态管理。其中,当事人违反刑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3至5年;当事人受行政处罚或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保存期为2至4年;未受法律法规处罚,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信息保存期限为1年至3年。
政企联合推动文明旅游
文明是一种习惯,不文明也是一种习惯。如何培养市民文明出游的习惯?这既离不开大家“自我约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更离不开政府、景区对文明旅游的引导,对游览秩序的维护。
5月19日,一群旅游志愿者在南昌滕王阁景区为游客免费发放《南昌旅游指南》。当天是中国旅游日,市旅发委组织了数百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各景区景点,通过组织游客签名承诺、为游客发放景区景点旅游指南等形式,呼吁广大游客做文明市民,做文明游客……这只是我市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文明旅游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经常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深入辖区,利用社区宣传栏,开展文明旅游进社区宣传活动。活动以宣传画和讲解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向群众灌输规范旅游的理念,引导群众做一个文明旅游的好公民,在全社会形成了“创文明城、做文明人”的良好风尚,大力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滕王阁、梅岭、凤凰沟等景区,市旅发委引导景区安装了各种提醒游客注意旅游文明的展示牌,也增设了各式垃圾箱。每逢节假日,各景区点还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景区开展环境保护、交通引导、森林防火等文明告知、规劝活动,用优质服务满足游客、用温馨提示感化游客,为景区营造浓郁的文明旅游氛围。
[责任编辑:yfs00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