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 | 中国区域化发展进入都市圈时代

2019-03-29 17:30:53 阅读:

  博鳌亚洲论坛嘉宾热议中国区域化发展新趋势

  中国区域化发展进入都市圈时代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和城市之间连成一体,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密切交叉互补作用,迈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都市圈。

  城市都市圈,会是破解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难题的密码吗?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中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分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该话题开展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在城市形成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客观上形成了都市圈化。城市都市圈化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向核心区域聚集,也同时向外圈层聚集;二是居民跨区域就业通勤形成规模;三是城市空间沿着交通廊道或以轴带形状扩张,形成网状化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刘学敏说,进入都市圈时代,就要求我们要摈弃原来的城市化压力,以系统、创新的思维来重新审视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推动都市圈的发展。

  国务院参事徐宪平认为,城市群之间由于规划尺度过大、跨省协调困难,有规划无落实成为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尴尬现实。当前,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比构建跨区域城市群更能产生积极的落地效应和示范效应,加强城市群的发展,首先要发展好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再由各都市圈协同融合成区域的城市群。

  如何促进城市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徐宪平说,从以往实践上看,首先要做的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其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这要涉及到不同城市间的财权、事权的交叉,目前还难以做到。由于目前的城乡二元制体制,很多农民工即使进城就业安家,也难以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所以最根本是要破除城乡二元制体制结构,才能真正推动都市圈内一体化融合发展。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认为,当前,中国很多城市没有在城镇体系里把都市圈当做一个整体来规划,出现了很多“城市病”的问题。促进都市圈的发展,首先是要把周边的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纳入到都市圈规划,以微中心建设来促进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本报博鳌3月27日电)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