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
刘超在全市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上强调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6-04-21
5月1日,我市将正式进入汛期。2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超实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江河防洪隐患治理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开元中学运动场北侧出现了裂缝、局部沉降等变形现象,可能引发挡墙失稳,危及墙下的民房安全。刘超来到该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询问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等情况,叮嘱游仙区和学校负责人,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加强监测巡查,尽快确定治理方案,抓紧开展除险排险避险工作。
“这里住了多少人?”“桥修好了吗?”刘超来到涪城区丰谷镇赵家脊,仔细了解防汛准备情况。当得知赵家脊一遇洪水就会成为孤岛时,刘超要求有关方面,务必提早编制好防洪度汛工作预案,加强工程治理、强化预测预警,千方百计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随后,刘超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汛期雨情、汛情预判以及防汛准备情况汇报。他指出,根据气象预判,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汛期发生大洪水可能性大,防汛形势较为严峻。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今年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思想,坚持“防大于治、防治结合”的思路,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未雨绸缪、扎实备战,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刘超强调,要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最不利的情况,再检查、再细化、再落实,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一是抓好灾害排查预警。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提升精准预测水平,提前做好雨情、水情、灾情预测分析;要切实增强预警能力,及时发布传递雨情、水情、汛情、灾情等预警信息。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度汛。要扎实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大江大河防汛、“两小”安全度汛、城镇防洪排涝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三是强化“四到位”保障。要全力做到经费到位、物资到位、人员到位、通讯保障到位,确保防汛抗旱、抢险救灾需要。四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健全完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工作预案,组织各类抢险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加强灾害预判和群众疏散工作,切实抓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处理各个环节。
刘超要求,要将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作配合、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把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常委、副市长付康,市政府秘书长谭岗参加调研和专题会。
来源:绵阳日报(记者 马新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