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中国出口回升的极简逻辑

2016-07-16 11:19:58 阅读:

回顾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强美元带来的价格因素极大地压制了2015年全球贸易规模增长(-13.9%);周期性因素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强美元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严重影响了众多资源国、新兴市场的经济,造成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1%,带来贸易量2.4%的增长;结构性因素上,虽然经济增长与贸易增长之间关系的改变长期存在和压制了全球贸易增长,但不是解读短期贸易增速变化的核心因素。对应中国来看,2015年我国出口同比-2.9%(以美元计),其中价格因素的拖累超过-2%,数量因素的拖累约-1%,基本符合全球形势的变化,也符合中国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特点,出口数量上则可能一定程度受到了新兴市场需求的拖累。

立足于此,展望2016年的全球贸易形势,虽然结构性因素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但周期性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推动今年全球贸易形势的回暖:(1)今年以来CRB现货综合指数已经上涨了10%,若下半年维持在此水平,大宗商品价格对贸易同比增速还有向上拉动作用;油价在价格同比上对贸易就不会产生拖累了。此外,美元指数上半年平均水平为96,同比来看仍然强于2015年上半年,2015年下半年美元指数均值为97,美元指数不超出这一水平,则下半年对全球贸易的作用是中性的。(2)上半年以来的美元偏弱和商品价格回升将滞后地使得新兴市场需求改善,同样有利于下半年贸易。(3)结构性变化是更为长期的趋势、原因也很复杂,短期恐怕不会轻易改变。

在此背景下看中国出口,随着今年以来原油供给收缩、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带来的价格因素改善,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兴市场、特别是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和需求转好,全球贸易增速有望改善,这对中国下半年的出口构成支撑。从中国独有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带动和有效汇率下降的支持可能是下半年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撑因素。

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