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2018-07-22 17:33:41 阅读:

  《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首发式学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7月3日,《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首发式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楼盘)塞万提斯学院召开,本次首发式学术交流会由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工业出版社、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北京塞万提斯学院联袂举办。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出席本次学术论坛的外方嘉宾有:西班牙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政治参赞科博海,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易玛,《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中文版总策划人ALEX CAMPRUBI(路彬),Fundación Metrópoli名誉主席、《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作者Alfonso Vegara(阿方索•维加拉)。

  出席本次学术论坛的中方嘉宾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城乡规划司司长孙安军,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主席刘兴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研究员鲍世行,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总建筑师布正伟,中国建筑学会资深编审顾孟潮,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文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夏海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规划处处长张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自然资源部规划司副处长赵星烁,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秘书长肖溪,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朱小地工作室设计总监卡洛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莉慧等。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由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维加拉教授,与胡安•路易斯•德拉斯里瓦斯教授合著的《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堪称当今城市规划学科的划时代经典之作。该书着力呈现了当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视野,以及这些新观点学科间的交叉,即创新的态度要与创新的灵感、创新的概念、创新的计划等城市建设的参照系数结合起来。诚如国际建筑师联盟主席贾米勒讷所说:“《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是我看到所有有关城市规划出版物当中内容最全面的一本书。它不仅对于城市规划师来说是一本十分重要的必备读物,而且对于所有从事城市研究的人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规划学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正值欧洲主要城市应对工业革命的挑战。城市规划学最初被定义为“建造城市的艺术”,这显示出它实用科学的本质。城市规划这一学科自开创以来,从最早关注城市结构、功能、增长控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蓝图发展至今,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新焦点、新问题:诸如批评现代城市缺乏美感,提出新的观念和原则,改善城市空间的质量、城市形象、公园系统以及城市整体景观等。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从历史的角度看,乌托邦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整个20世纪,现代先锋派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表现出强烈乌托邦内涵的非凡创造力和思想,它们能够激励我们这一代人更好地应对管理我们的城市和区域所面临的挑战。

  20世纪下半叶,城市规划在城市重建、扩张和转型中起到了明显的功能性主导作用,城市中的建筑理性主义和国际化风格无所不在。尽管功能主义规划对城市建设来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实城市规划还是展现出日益加剧的矛盾,诸如城市空间的割裂、传统中心的毁坏和郊区的迅猛发展;改善没有灵魂的、破碎的公共空间等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历史向我们昭示,建设新城市最重要的事件是与文明扩张的阶段相吻合的。在建设新城市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共生现象。20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新城市建设是作为对大都市郊区增长特点的应对答案出现的。这些宏大的计划要求有区域的视角、集体理想、领导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承诺,以及涉及大城市影响下有情趣的生活和工作框架的能力。

  城市社会运动的产生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城市的各种矛盾和面对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破坏、隔离和社会对立。尽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进程的理论一直存在,但事实上通常只不过是流于形式和官僚主义,无法将市民社会和民间团体纳入城市发展模式的决策过程。在这里,我们用“智慧社区”来定义那些积极参与城市设计和改造过程的团体。这需要领导力、有效参与和创新能力。对公众参与创新机制的要求,为设计城市未来过程中的地方民主赋予了全新的政治氛围。

  城市历史中心的复兴在20世纪的后30多年中曾经是城市规划的中心议题之一。在传统和现代的争论中,具体来说就是新建筑在历史区域的融合,仍然和结构的概念、干预的范围和形态及功能上的适应性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比之过去模式的形象模仿更加重要。

  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环境中,开始出现了对新工作方式的需求,也出现了对城市未来的强烈不安。在这一新背景下常规的城市规划已明显不足。战略规划是一种常用的传统方法,它曾带来幸福感,但也伴随着应用这些规划工具的可能性的幻灭。与此同时,诸多特殊事件成了可以激活城市改造的伟大行动,这在近代城市历史中也已经得到了证实。

  帕特里克 格迪斯和刘易斯芒福德在20世纪初期最先提出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区域规模的重要性和区域体制的概念,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来说,这是当代震撼人心的思路。可持续发展就在于找到社会更加公平、经济更加有效、生态更加连贯的生产和分配现有资源的方法。

  现代城市的危机来自于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缺乏智能的对话。人类从来没有开展过力度如此剧烈的改革和对大自然的破坏,也从来没有以如此明确的形式感觉到小小地球的极限。因此对环境的关注会形成全球化的规模并且会坚持不懈地加强对道德的承诺。城市是人类最绝妙的发明,同时也是表现我们品质最高的标志。

  时至今日,住房、工厂、办公室和大学已经有了明确的确定地界,数字革命正在改变着潮流和我们区域的发展轨道,它将以最剧烈和最灵活的方式组织社会。网络工作、创新环境的出现或者是重新就业,都是可以作为理解现在和未来城市新科技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参考材料。

  多中心论在欧洲的出现就像是对城市变化的智慧回应。这一思想既实现了与传统定位的良好联系,也为城市的新趋势提供了机遇,给无序的分散发展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21世纪的城市,不管是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都空前地需要创新和创造力,以规划其未来。通过开展“20城市计划”,作者研究了世界上的不同城市,试验了“卓越集群”的方法论,来确认那些可能是一个城市设计基础的关键性设计方案。作者把有能力设计一个城市规划并保持经济策略、社会和谐与发展、环境保护三方面的智慧平衡的地区称之为“智能场所”。

  今天,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关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实践表明:投资城市和区域的自然美化及环境改善也已成为经济回报最丰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活动之一。我们的城市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培养和吸引优秀高素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空间的品质将会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吸引和培训最优秀人才的城市才会繁荣昌盛。未来更成功的城市,将是那些在城市经济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环境可持续力之间实现平衡的城市。

  总之,《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书的作者把当代城市发展思想汇聚在这本书里,他们使用简练和清晰的语言分析了当代城市的前世今生,从人的角度阐释了我们的景观、城市的公共场所和我们城市的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把“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这一称号献给了理想中的城市环境,全书将面向所有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关心城市未来的人们。本书对21世纪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专访时间】书籍作者:Alfonso Vegara(阿方索•维加拉)

  “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1、您认为中国的“未来之城”是什么样子?

  答:我写的书中讲到城市的乌托邦篇章时提到,城市规划者总是想建一座理想的城市,但是这个计划是建筑师设计的,条条框框理论性较多,实际上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

  未来,中国的区域更广泛,像城市群这样,里面也会有景观。在城市群区域中,有一些点是密度比较高的,总体呈发散式放射状,这些点是连接性的,有机场、高速公路,有道路连接和数字化的链接,这样的城市更灵活,流动性更强。人才、创造力、文化等都会集中在这些点上。人们可以生活在中等城市、农村这些自然景观更好的地方。未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多中心的,你可以住在面积不大但连通性特别好的地方。今天选一个工作,大家基本上愿意住在单位附近,但以后可以优先选择住的地方,工作是跟着你住的地方走,这样是比较理想的。

  2、您认为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答:有以下几个挑战:中国有19个城市区域,比较复杂,这都是钻石区域,需要整体规划;如何把农村发展好,包括技术发展、数字化发展,农村发展起来人就会留在农村,就不会全都涌入城市;在中国还有一个挑战是城市更新,城市老街区的复兴,如何让以前这种老的工业区重新焕发活力,实际上这是一个产业更新换代的问题,该外迁的外迁,老的工业区域可以发展更高科技的产业。

  3、中国哪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样本?

  答:一个样本城市涉及到历史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自然保护,还要有社会包容性、融入性,对外来人要有包容性。我觉得,苏州是一个中等城市,但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里面的自然景观也非常好。

  像中国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都可以建设成区域性的钻石结构,但由于区域性特别复杂,所以在空间组织上需要特别努力,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社会平衡等这几方面要平衡推进。

  4、您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答:具体规划一个城市比较简单,但规划一个城市群较为复杂,因为涉及到基础设施、资源调配等。这需要政府层面来规划,城市群中,不同城市的市长需要互相合作,成立一个新的领导团体来整体规划。中国的城市群,比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城市群面积、人口要大得多,所以挑战也更大,需要在不同层面来建设,微观层面,也需要从区域城市和具体项目来说。

  5、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您有关注吗?您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40年城市化进程?

  答: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肯定没有城市化发展,改革开放激活了经济,所以城市才会发展。我们去看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一个现象是,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化发展越好,所以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契机。

  6、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房地产在其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您如何看待房地产的发展?

  答:房地产在某个阶段很重要,但在未来应该重新改建这个行业。从一带一路来说,今后20年、30年还是会延续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城市解决方案比不动产方案范围更广,涉及到土地、交通、安全、服务、供水,城市发展能够帮助世界更好的发展。

  7、您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有何看法?您在一带一路上的区域或国家有规划开发类项目吗?

  答:要保持中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很重要,中国经验可以推广到全世界,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把全世界链接起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宏观眼光。希望以后能在中国开发合作一些项目。

  【专访时间】书籍策划人:ALEX CAMPRUBI(路彬)

  “10年前,我很高兴留在了中国”

专访西班牙著名城市规划师阿方索:中国苏州的例子全世界可以参照


  1、您在中国工作多久了?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答:我来中国10多年了。当初,因为一个重要的投标项目,所以来到了中国。现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对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

  2、10年间,对中国的发展变化有何感受?

  答:我很高兴当初我留下来了。在中国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规划、景观设计上,中国有中国的规则和方式,我要重新学习,将中国的方式方法规则,结合西方的规则进行重新整合,这也变成了我的一大优势。

  3、您是如何想把这样一本比较难翻译的专业书籍引荐到中国?

  答:本书作者阿方索提出,城市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也突出了钻石城市的概念,它围绕城市间的衔接,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发展指标、生产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个对很多城市都会有启发。

  4、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作何评价?

  答: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者。对中国改革开放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邓小平实施的改革策略,因为这些策略之前并无参照,失败还是成功,谁也无法预料。结果证明,是有一定成功之道的,而且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新经济业态和旧的经济业态有了新的碰撞和矛盾,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让产业升级,是当下应思考的点。

  5、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怎么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答:中国房地产发展得太快了,发展太快往往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就要为此而“买单”。

(责任编辑:苗雪艳 HO027)

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