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做大避暑旅游经济,城市不能先“中暑”
原标题:山东:做大避暑旅游经济,城市不能先“中暑”
来自北京的林刚原计划7月30号和家人坐动车到山东烟台避暑,但当他7月26日登录12306购票网站时发现,即便提前4天买票,开往烟台的三辆动车也全都无票可售。
动车票买不到,飞机票的行情也紧俏。“正常时间段全价690元的经济舱客票很难买到,只有2000元以上的公务舱或头等舱可选。”无奈之下,他只能订购夜里的航班。
随着高温天气的反复出现,避暑也逐渐成为“刚性需求”。而大量游客的涌入,也造成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这成为暑期青岛、烟台等滨海城市的真实写照。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了《2016年避暑旅游城市发展报告》,报告评选出2016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我省青岛、烟台入选,7月份排名青岛列第八位,烟台列第十位。其中,烟台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4年榜上有名。
“烟台能够连续多年入选榜单,也是对当地避暑旅游实力的一种肯定。”该市旅游部门负责人认为。数据显示,烟台现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5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五千大巴挤500个停车位
丰富的避暑旅游资源,为烟台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据该市旅游部门统计,每年第三季度都是接待游客的高峰期,数量远超其他几个月份。
这种高峰态势在交通上体现的更为直接:7月15日,烟台蓬莱国际机场起降航班169架次,旅客吞吐量20628人次,自新机场启用以来,单日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万人次;为缓解运输压力,烟台火车站在月初也加开了一对至北京的动车;汽车方面,烟台市暑期计划日均投放2300部大巴车的同时,还抽调了60部大型客车作为机动运力,以应对客流高峰。
大量游客的涌入,也使得城市的承载力进入了一个负荷高峰。烟台著名旅游目的地蓬莱,暑期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全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暑期日均进岛也在2.5万人次。而蓬莱市和长岛县的常住人口分别为44万跟4.2万人。前者接待的游客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3倍,后者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就超过了常住人口的一半。
除烟台外,青岛也面临同样的窘境。据统计,每年到了旅游旺季,平均每天分布在青岛主城区和周边区域的外地车辆约20万辆,以旅游为目的的占40%以上。每年七八月份,日均来前海一线旅游的外地大巴在3000到5000辆之间,而前海一线六处大停车场总共能提供的停车位不足500个。大量旅游大巴及私家车的蜂拥而至使得青岛的交通被人诟病。
整合社会资源缓解承载压力
【1】【2】
(责编:王晓璐、胡洪林)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