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强势入侵汽车之家 资本“野蛮人”来了怎么办

2016-07-07 09:12:42 阅读:

  面对平安信托的入侵,汽车之家管理团队耗时两个多月的股权之争终以失败告终,汽车之家CEO秦致遗憾地宣布,他和CFO钟奕祺被替换,而这一结局似乎在意料之中。

  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2月底,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持有汽车之家的股份仅有2.6%,其CEO秦致持股为2.9%。如今,平安信托以47.7%股份入主汽车之家成为大股东,股权被过度稀释,无疑对于创始人或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控制权带来致命隐患。“汽车之家的这个雷本身就在这里,其大股东被换掉也是早晚的事。”易观智库互动汽车行业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钱文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秦致及钟奕祺被替换出局的局面,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平安信托敌意收购所致。

  记者从汽车之家方面了解到,目前汽车之家内部刚刚完成变化,一些事务还处于梳理中,暂不安排采访。

  驱逐灵魂人物

  6月25日,注册地开曼法院听证会当庭宣布撤销汽车之家“禁制令”,澳洲电讯随后将更新的股东名册交付给平安信托,交割正式完成。至此,平安信托以47.7%股份入主汽车之家成其大股东。

  秦致及钟奕祺被替换出局,平安正式接管汽车之家,派高管陆敏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康雁出任公司总经理。一场耗时数月、结果却不出人意料的股权争夺战就此尘埃落定。

  交易完成之后,汽车之家的控制权从出于纯粹财务原因的投资者澳洲电讯,落入可能插手汽车之家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平安信托囊中。业内认为,汽车之家管理层追求长期利益,但平安信托和其背后股东寻求短期回报。

  没有“坐以待毙”的汽车之家管理层4月16日开始反击,提出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买方团由秦致及管理层牵头,博裕、红杉、高瓴资本参与。这也意味着以秦致为首的管理团队将自身置于平安信托的对立面。此后,秦致曾以个人名义公开指责澳洲电讯,三方矛盾公开化。

  遗憾的是,这一动作还是晚了。

  “通过私有化的尝试去努力扭转局面,但进入时间晚了一点,澳洲电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选择平安信托。按照实力悬殊的情况来看,澳洲电讯选择平安信托本身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哪边比较稳妥就选择哪一边,落袋为安。”钱文颖表示。

  作为汽车之家文化缔造者和创始人之一,秦致曾对李想说过,如果竞购失败了最坏的结果就是走人。面对目前这样的结局,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以秦致为代表的管理团队还是平安信托,双方的表现都很理性和职业。

  但是因为灵魂人物变换了,未来汽车之家是否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去发展,或者发展的好不好,钱文颖认为,还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毕竟企业归根到底,人才还是非常重要的。”

  股权结构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2月底,澳洲电讯仍然持有汽车之家51.6%的股份,李想持有的股份仅有2.6%,秦致持股为2.9%。

  汽车之家这种股权结构已经埋下了隐性风险。“管理层的股权比例被稀释到很低,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虽然秦致对汽车之家充满感情,但他无能为力。”钱文颖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管理层慢慢将股权比例收上来,以提高他们的话语权。”

  然而,在钱文颖看来,当时澳洲电讯开始与平安接洽的时候,秦致恐怕就是知道已经来不及了。“这得未雨绸缪,在事情没发生之前,汽车之家管理团队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它的股权结构本来就有一个隐性的障碍在里面。汽车之家上市之前,其实造血能力蛮强的,那个时候就应该逐渐开始把自己的股权买回来。如今,大股东易主这件事情开始发生的时候,想去改变它的结果本身就已经晚了。”

  话语权旁落意味着,无论面对澳洲电讯还是现在的平安,或者是平安之后某个股权收购者,汽车之家都存在控股权易主的可能。因为有可能这只是平安信托的一个财务性投资,所以汽车之家也不排除被当成一个产品出售。

2页 [1] [2] 下一页 

中国平安入驻汽车之家 管理层被清洗或波及经营

比王石更惨 汽车之家CEO、CFO被股东踢出局

汽车之家十年规划面临夭折

汽车之家内斗升级:CEO历数大股东澳洲电讯罪状

汽车之家控制权更迭陷“斗地主”迷局 管理层与中国平安或成“王炸”

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